選礦球磨機在磨礦過程中,需要將磨礦濃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,適宜的磨礦濃度需要通過磨礦試驗來確定,理論上合理的范圍在60%~83%。當然根據(jù)磨礦工藝的不同和被磨物料密度的不同,可適當調整。那么選礦球磨機磨礦濃度的參照范圍是多少呢?磨礦濃度是如何測定的呢?

選礦球磨機磨礦濃度參照范圍
上面我們已經說過,比較適宜的磨礦濃度是60%~83%,但是磨礦工藝不同,這個數(shù)值會略有變動。當粗磨時,需要提高磨礦濃度,可以控制在75%~83%之間,而細磨時則應該相應的降低磨礦濃度,控制在65%~75%之間。
另外物料的性質也會對應不同的磨礦濃度,比重大的礦石,磨礦濃度可適當提高,比重小的礦石磨礦濃度要相應降低。
選礦球磨機磨礦濃度測定方法
目前磨礦濃度的測定方法有兩種,手工測定和自動控制測量,手工測量工具為濃度壺。
磨礦濃度的表示方法可以用百分濃度和液固比濃度來表示。百分濃度是礦漿中礦石的重量/礦漿重量。公式如下:
P=[礦石重量/礦漿(礦石+水)的重量]×100%
液固比濃度:是按礦漿中液體重量與礦石重量之比來表示,以符號R表示。例如在四公斤礦漿中,水(液體)的重量為三公斤,礦石重量為一公斤,則礦漿的液固比濃度R=3:1.換算成百分濃度為25%。
百分比濃度P與液固比濃度R可以用下面公式互算:R=(100-P)/P
磨礦濃度需要經常測定

在磨礦過程中,磨礦細度和循環(huán)負荷量是通過改變礦漿濃度來調節(jié)的,所以定時測量礦漿濃度,維持規(guī)定的值,能夠保證較合理的磨礦粒度特性和比較高的磨機生產率。
另外,磨礦濃度不僅會影響球磨機生產能力、產品質量、電耗,而且影響分級機溢流粒度,從而影響選礦效果。因此,我們要經常測定磨礦濃度,有色金屬每隔0.5~1小時測一次,黑色金屬每隔1~2小時測一次。
除了磨礦濃度,還有多因素會影響到球磨機的生產能力。設備選型首先應考慮的是生產上適用,只有生產上適用的設備才能發(fā)揮其投資效果;其次是技術上,技術上必須以生產適用為前提,以獲得經濟效益為目的;把生產上適用、技術上與經濟上合理統(tǒng)一起來。一般情況下,技術與經濟合理是統(tǒng)一的。因為技術上的設備不僅具有高的生產效率,而且生產的產品也是高質量的。但是,有時兩者也是矛盾的。例如,某臺設備效益較高,但可能能源消耗量大,或者設備的零部件磨損快,所以,根據(jù)總的經濟效益來衡量就不一定適宜。有些設備自動化程度高,適合于大批量連續(xù)生產,但在生產批量不大的情況下使用,往往負荷不足,不能充分發(fā)揮設備的能力,而且這類設備通常價格高,維持費用大,從總的經濟效益來看是不合算的,因而也不可取的。